apps大集合

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
 
樓船祝壽:古人的“郵輪旅游”
2020.1.14
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52657700622276689&wfr=spider&for=pc"

廣州日報發布時間:12-1204:46廣州日報社清 紫檀嵌琺瑯象牙雕塑人物樓船(正面)《洛神賦圖》中的畫舫清 紫檀嵌琺瑯象牙雕塑人物樓船(側面)博物館尋珍錄在越秀山廣州中展出的“匠心神巧——廣州特展”中,有一件“紫檀嵌琺瑯象牙雕塑人物樓船”。這條船一眼看上去,只能用“琳瑯”“精工”“目不暇接”這些詞語來形容。因為它融合了多種廣作傳統工藝,而且加工技藝非常精良。從它那兒,我們可以看到古時水上游樂的珍貴畫面。文圖: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不惜工本的制作再現“樓船祝壽”這條“樓船”曾是清朝廣東官員向宮廷進貢的壽禮。大家可能在類似《延禧攻略》這樣的清宮劇中看到過給皇帝祝壽的場景,真的是各地爭相“獻寶”,堪稱奇珍異寶博覽會。呈送進宮的“壽禮”,自然是挑選高手施為,在用料上也常常不惜工本。這種封建王朝的奢靡風氣,加重了普通民眾的負擔,卻也確實提升了工藝技術水平。樓船船身由紫檀雕刻而成,屋檐、窗底等部件鑲嵌琺瑯,層次清晰,色彩豐富。樓船呈三級臺階式造型,尾部上翹與二級艙頂平,由船體和底座兩部分組成。船底海浪紋,仿若乘風破浪,長帆萬里;船身飾琺瑯雙龍戲珠圖案,造型靈動、鮮活;第一層:飾有6個人物雕像,均手持船槳,立在一層船身四周,人物形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中間立有一紫檀牌坊,牌坊底部飾有琺瑯。牌坊內側置一樓梯,沿樓梯可上至船身二層;第二層:也立有6個人物雕像,其中一為獻壽童子,手持壽桃,一為貴婦人雕像,為祝壽對象。中間立一插座,可插宮燈,宮燈由龍首銜著,宮燈四角飾有珊瑚流蘇珠串;第三層:為一琺瑯頂四面雕窗樓閣,樓閣四角掛有鈴鐺。這艘船使用的珍貴物料和高端工藝是如此之多,不能不讓我們聯想到當時廣州地區發達的對外貿易的影響。學者在論及廣作木制家具時常說是“不惜料”,說的就是因進口之便帶來的物資充裕。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曾玲玲在《試論明清時期貴重物料的進口與嶺南雕刻類工藝的發展》中指出,明清時期來自“南海諸國”的各類昂貴原材料中有許多與廣作工藝相關,包括犀角、象牙、烏木、花梨木、黃花木、番紅木、玳瑁、水晶、瑪瑙、黃蠟等。這些“南海諸國”主要是安南、占城、真臘、爪哇、暹羅、蘇門答臘、錫蘭、蘇祿、渤泥、滿剌加,這些古國所在的位置大約相當于今天越南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亞、泰國、菲律賓、文萊、馬來西亞等地。《廣東通志》在介紹這些國家的史料后還有一句“舶使常至廣州”,或“使回令于廣東布政司管待”,可知當時這些物料,多從廣州上岸,“以明清時期廣州口岸為紐帶,形成了原材料市場-進口和生產基地-國內外消費市場的商品網絡。在這個網絡中,廣州是樞紐,東南亞和歐美市場以海外貿易為連接,廣州外銷藝術品的生產和銷售被納入了全球化貿易的網絡”。曾玲玲指出,這種貴重物料的進口,早在漢代就開始了。唐代市舶貿易的繁盛,“珍異之貨”,云集羊城,包括珠、香、象(牙)、犀(角)、玳瑁(甲)在內,統稱為“舶來品”。這些原材料的持續供應,是明清時期雕刻類工藝得以發展和繁盛的重要客觀條件。舟船娛樂 是歷史悠久的傳統舟船是重要的交通工具,很多人一生與水相伴,生活中的大部分時間在船上度過,游樂自然也是船上日常的一部分。但有史可查的船上游樂起于何時,說法并不一致。學者張帆在《別具一格的水上戲場》中指出:有人以《史記》中“十八年, 齊桓公與蔡女戲舟中,夫人蕩舟”為最早的舟船用于娛樂的記載,但其語焉不詳。一般認為吳王(即夫差)建造了青龍舟,日與西施為水嬉,這是最早的舟船用于演樂的記載。不過,船上演出實際更可能源自祭祀類活動,如廣西玉林出土的一件銅鼓,詳細描畫了船上的祭祀歌舞場面:船上共有11人,“其中羽人額頂羽毛,后綴雙翼。高居臺上者,穿著長袍,似雙掌相合,應該是主持祭祀儀式的大巫師。臺前兩羽人,雙手各執一根鵒羽,大約是巫師的助手。還有一人跨坐于鵒首上,裸體手執短矛。”他認為:“從全圖看來,這是在舉行一種祭祀河神的儀式”。并非所有的水上演藝都是在專門的船上舉行。根據一些歷史資料我們可以知道,在長江等大江大河里從事航運業務的大型船只,在卸貨之后,也常常被用來作為臨時演戲等之用。有時甚至還布置上一兩百個座位,看戲喝茶,與尋常戲臺相似。張帆指出:“船作為演出空間,分皇家和民間兩條線路發展。皇家的演樂船,從吳國的青龍舟開始,到漢代昆明池、太液池、影娥池中的樓船、云舟、鳴鶴舟、容與舟、清曠舟、采菱舟、越女舟、文梓舟,后趙石虎的密作堂傀儡船,再到隋煬帝游廣陵的龍舟鳳舸,唐代的帛舫,宋代金明池的百戲船、樂船,直至乾隆南下乘坐的可以觀戲的安福艫,一直代表著演樂船的最高技術水平、最豪華配置與最全種類。而民間船臺,自有漁舟、采蓮舟上的歌唱始,至唐代文人掀起舟航夜游之風才逐漸得到普及,其發展繁榮,在明清兩代。”這些船,通俗點說,大概類似于當代人熱衷的“郵輪”。古代這些游船,由于容量相對有限,還需要配備許多附屬船只跟從及引導,裝載酒食、雜物及隨從人員等。所以開銷也相當巨大。畫舫與樓船 似而不同這條船上的人物,雕刻非常精細、飽滿,各自神態不一,分工明確,營造出一種喜氣洋洋的氣氛。作品雖然是清代所制,但人物并沒有采用清時裝束,可見工匠并非意在寫實,而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加上了藝術想象,造成一種理想中的歡慶場面。就民間演藝船只而言,張帆指出以畫舫、樓船最為奢華。兩晉時期出現了“舫”,是為后世畫舫之祖。目前所見最早的畫舫來自東晉顧愷之《洛神賦圖》,圖中畫舫有兩條并列的船身, 船上重樓高閣,裝飾華美,船尾有長櫓。所謂“舫”,其實就是“兩舟并連”之意。在實際應用中,又常不止兩舟,如吳三桂女婿王永寧曾經連十巨舫為歌臺, 在蘇州石湖行春橋演出,船臺圍以錦繡,極致奢華。當然也有單獨的舫,但比一般船要大得多。今天游客們到南京秦淮河游玩,還是免不了期待看到畫舫連河的壯觀場景,可見這種演藝形式的影響之深。在廣州的西關等地,舊時水網縱橫,又有珠江寬闊河道。船上演樂也非常豐富。粵劇歷史上非常重要的“紅船班”,就是著名的與船相伴的演藝團體。具體到“樓船”而言,又有其突出的特點。樓船是古代打仗的一種戰船,外觀像樓閣,船甲板之上的艙室至少兩層,故名。其體型龐大,穩定性好,載重量高,除了可以裝載較多的人員,也便于安裝較為大型的戰斗裝備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逐漸演變成游船。張帆指出,畫舫與樓船,有時經過改裝可以混用,但多數情況下,樓船因其形態的獨樹一幟,而被單獨列出。他指出,《隋書》言:“凡鼓吹,陸則樓車, 水則樓船。”“鼓吹”在這里是打鼓、吹奏的意思,代指演藝。又有資料說:“今樓船所吹,名曰河調,即水調也。”可見是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藝術形式。這類樓船一般分三個艙,“前容仆從,中延賓客設筵席,后為密室”。從清中晚期起,包括畫舫、樓船等在內的船臺式演出因花費巨大、不安全、不方便等原因逐漸衰落。但水上游樂帶來的海天空闊,放飛自我的愉悅感,對許多人來說確實是難以抗拒的誘惑。進入近現代,技術更好、船體也大得多的郵輪出現,成為新潮流。廣州南沙的郵輪碼頭,引得全城關注,正是人們這種精神需求的體現。

關鍵字標籤:遊輪2020

行動網頁手機網頁、電視牆、電腦排線
為您介紹各種好用app,
各種最夯的app遊戲,
最常被下載的app程式。